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 “ 王晔倞”,作者:头哥侃码,纷传经授权发布。
01
第一次创业,结果人财两空
先说第一段创业经历吧。
2009年初,受金融危机影响,我所在的公司开始拖欠工资,几个月后,老板跑去香港,从此再无音讯。
5月,我实在坚持不下去了,和同事一起提交劳动仲裁之后,提出离职,当时身上背着5400块的房贷。很多人一看,就非常想喷我,你这5400算房贷吗?想喷我的人,估计都忽略了一点,当时是2009年,我的工资才1w 不到,每个月还完房贷就几乎没有什么剩余了,属于典型的月光族。
提出离职后的几个月里,为了交房贷,我又陆续向父母借了两万块钱。这几个月里,我使出浑身解数,但始终无法找到一份称心的工作。但是苍天不负有心人,9月的时候我拿到了一个某国资通讯企业的Offer,职位是高级软件开发。
2010年初,有位猎头小徐找到我。他是我在09年找工作期间认识的众多猎头中,关系相对较好的猎头之一。
找我的事情也很简单,他要做一个类似现在猎聘网的猎头平台,想让我帮他完成。用我们的话说,就是做个私活,赚俩零花钱。这是步入创业浪潮的开始,从最开始的私活,到最后以技术入股的方式加入了创业团队,此时我还在国企。
随着业务规模的进一步扩大,我们遇到两个较为棘手的问题。第一个是我的时间问题,我不是全职全职创业。第二个就是资金问题。解决这两个事情很简单,我用离职换来时间,第二个就是找到投资顾问,拿风投。
于是2011年1月我还是毅然决然提出离职,回家后老婆就要离婚,多亏爹妈给了一张好嘴,才把我老婆稳住。
再说说资金的问题,经朋友牵线,加上几次面谈,我们找到一位在业内比较有声望的投资前辈,大家都叫他吴老师。
但是6月份才可能会拿到风投,公司账上目前也没有那么钱支撑到六月份,所以只能募资—100万。当时我和另外两个合伙人拼了老命也筹不到那么多钱。这时, 吴老师提出愿意出资五十万购买我们手头50%的股权,而我自己也借了一些钱补上了缺口。
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,在吴老师的努力下,我们在6月份和张江孵化器签署初步投资意向书,但是问题又来了,签意向书的时候明确了款项要到8月份才能到账,想要撑到8月份,我们必须要再次集资。不得已,我去找了我爷爷,爷爷笑了笑,拿出退休金的储蓄给了我,一共十二万,说多余的两万让我备用。
第二天,我把这笔钱交给了财务,其他股东也在当日交上了集资款,怎么看都是前途无量。
“你是小王吗?你找吴老师吧。我是他小舅子,告诉你们个不幸的消息,吴老师昨晚心脏病突发,已经去世了……”
或许是因为觉得我们缺乏经验,或许是对吴老师个人的信任,在吴老师去世的一周后,张江孵化器单方面终止了与我们的投资意向。
什么叫人财两空?什么叫身逢绝境?现在都明白了。
2011年9月,经朋友介绍,我带着两年的创业史,身背近五十万的债务,来到了大智慧办理入职手续,开始了新的人生。
02
第二次创业,以主动退出告终
2021年3月,因为各种原因,我从好买财富离职了。离职了以后去了一趟的云南,很巧合地碰到了吴晟大佬。经他介绍,我了解到了这家公司,当时这个公司已经拿了两轮融资,已经有了一定的资金。经过深思熟虑之后,决定以技术合伙人的身份加入这家创业公司。
话说回来,其实在创业初期阶段,人们可能会因为共同的目标而聚集在一起,无论对方有什么缺点,有什么不足都会奔着这个目标而实现,大家的目标就是一致的。比如刚加入这家公司的第一年,我和创始人的目标是一致的,就是为了扩大这个产品的影响力,无论是在国内,还是国外,都希望大家可以知道我们的产品,目标非常明确,每个人做的也都非常开心。
我们也不需要为资金发愁,因为我们已经拿了几轮融资了,即使没有任何收入,资金也足以撑几年的时间。这就导致了我产生了一些错觉,我和其他创始人是非常契合的,也已经建立了彼此信赖的关系,但是我忽略了一点,我和其他创始人仅仅刚认识,并没有那么熟悉。
根据墨菲定律,会出问题的地方早晚出问题,但凡和钱、人扯上关系的事情,最后都变得非常复杂。比如由于国际形势的变化,公司不得不加速商业化进程,这就导致了我们合伙人的目标发生变化,不再是单纯地扩大品牌影响力了,而是需要扩大商业化。
我的观点是一个创业公司首先要保证自己的能够活下去,作为一家中国的企业,中国那么大的市场,好好干,足以活下去,等到国际形势稳定了以后再考虑其他事情。而其他人则认为,国内市场做不起来,开源产品一定要走向世界,这是分歧的开始。
我们合伙人之间出现了不同的选择和行为,甚至开始互相竞争公司内的资源,导致彼此之间的信任和合作关系受到了极大的考验,结果在一次谈项目的时候出现了严重分歧,我是这个项目的主负责人,但是其他创始人在与客户做出承诺的时,并没有与我同步,导致我们相互之间信息不同步。而我也被盖上了一顶帽子—可能和客户有利益关系,怀疑一旦产生,则不止不休。
解决这个问题的最好办法就走人。
嗯,那就离职吧。
我的尿性,相信朋友们都知道,这种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的事,我不喜欢在背后议论,这不是我的作风。对于曾经效力过的任何一家前公司,我觉得咱们都应该心存感恩之心。
至于我为什么离职,简单说,进入第二年之后,这份工作已经没办法给我带来快乐,尤其是商业化打法、认知上有分歧,不停地争论、争吵让人心力交瘁,毕竟每个公司都有自己的基因,而创始人就是这个基因的来源。
这太难改变,也无需改变,所以我选择放弃。
总体来说,就是没有共过事,很多事情没有办法达到共识,彼此之间缺少信任,但是毕竟相处一场都是缘分所致,离开也未必不是最好的选择。
03
和“陌生人”一起创业,就是一场豪赌
以上就是我两次创业失败的经历,什么?你不信?你爱信不信。
所谓的“陌生人”,大部分是因为某个点产生的链接;在现在这个社会,你想认识很多人,只需要参加一些大会,在社交软件上添加他的好友就行了。
像我身边有些人,总是吹嘘自己多么牛逼,认识很多人,其实充其量不过就是因为某个点产生链接,而因为这些点产生的链接是非常不靠谱的,比如小张听过我的演讲,觉得我很有气势,希望我去做他们公司的销售,但问题就在于小张只看到我在台上这40分钟扮演的角色,却并不知道在销售这种专业性较强的岗位上,我表现如何?情商如何?甚至是在性格、星座上和小张是否mesh?
所以我现在一直在和身边的人说,如果你和一个人没有共过事,不了解他的做事风格,行为习惯,千万别一起创业。
我这里说的共事,不是简单的一起做过事情,而是有很长一段时间上的工作关系,为什么是工作关系呢?
在我看来,创业本身就是工作,你找一个玩了十几年的铁哥们一起创业,但是你们仅仅是在生活上非常契合,真到了工作中,就说不准了,可能就会产生各种各样的分歧。
我第二次创业就吃了这方面的亏,我在没有与创始人共过事的情况下,一跺脚,冒然做出了选择。
很多人这个时候就会很好奇,你既然说了两个人合不来,为什么一开始的没有发现呢?
其实创业刚开始的时候,性格和做事方式的问题,很容易被前期的目标所覆盖掉,几个人都有共同的目标,拿到了融资不必为钱担忧,但是一旦遇到重大变故,上面我说的问题就会显露出来,从而引发分歧,进而会引起信任危机。
04
再聊一聊,创业和打工的区别
说了那么多,最后我们再聊聊创业和打工的区别是什么吧,大家伙儿可能都知道,我是一个非常实在的人,说什么创业为了理想,为了实现自己的抱负,全TM扯淡。所以我就从以下三点谈谈我对创业和打工的看法。
创业和打工最大的不同就是,打工是要在现阶段尽可能的多拿Base,而创业则是多要股权,更多是面向未来。
| 自由
| 成就感
是因为在头哥看来,创业者是正在创造自己的企业, 并且可以看到自己的努力带来的成果,比如今年的收入是多少,今年的客户增加了多少等等,这些都很容易让创业者享受到更多的成就感。但是相反,很多打工人很多时候都是只是在完成某些工作任务,如果自己没有主动地感受,可能就享受不到成就感。
说了那么多,头哥最后总结一下。如果你想要创业,我建议你自己单干,不然就好好打工吧。比如经历了两次创业失败的我,现在的我已经加入了打工的大军中。如果你确实想要创业,并且一个人的资金和精力没有那么充裕,那么头哥也建议你找和自己在工作中认识的好哥们。
你要问我以后会不会再创业?
我只能说,我不知道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