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 “ 刘一一杂谈 ”,作者:深学邦刘一一 ,纷传经授权发布。
会避坑,就表示你看到了冰山之下的那一部分,并且知道如何安全穿过。
反之,浮于表面上的东西,只会把你带向更深的坑里……
最近一段时间,陆续在广州和深圳开了几场线下课,包括微信上不断有全国各地的朋友来咨询,唯一的感触就是:机构老板们普遍焦虑。
既焦虑于当下招生和续费难,导致随时面临追加投资的状况;
也焦虑证照合规之下的资金监管收紧,使得手上可支配的现金减少;
还焦虑接下去的人口、政策、经济红利降低之后,机构该走向何方?
……
所有的这些,其实都是源于企业主自身控制投资风险的能力不足。如果不知道如何控制风险,也就必然不会去研究如何控制成本。
其实很多时候,我也觉得很不可思议,感觉教培行业很多企业主的思路怪怪的。怪在他们不是不重视成本控制,而是抱有侥幸心理。
觉得自己机构还小,所以规不规范不重要;觉得每个月也就亏个一两万块钱,目前还可以承受得起,所以就放任之……
再比如,还有一些人会认为,只有机构要做大、想做大才需要精细化数据管理体系;而自己的机构还很小,所以规不规范不重要。
对于这样的话题,大部分情况下,我不会说任何观点。毕竟,认知真的是一道非常重要的门槛,如果强行带着 ta 逾越,ta 肯定会认为你在营销 ta。
我一贯的观点是:不销售,不跟进客户。更愿意花更多的时间去持续做价值输出,持续等待客户自己想通。
既然写了这篇文章,我还是想谈谈我的看法。
首先,假如你把机构当长久事业来做,就得看清楚行业的商业属性。
只要你认同这是一门商业,就能理解,机构投资是有盈亏之分。
存在盈亏,就意味着我们在入行之初,就得清晰的知道“何为盈利?何为亏损?”
所以,很早以前我也分享过,对于机构,没有大小之分,只有盈亏之分。
想盈利,想当做长期事业来做,一定是越早规范越好!
同样的,我相信你也会认同,所有能够穿越周期的,持续存在的机构,一定是规范化经营的典范。
财务规范、流程规范、标准规范、经营规范。并且他们不是做到你所谓的某种程度才规范,而是在很小的时候就开始。
不得不承认,所有大机构,都是从小机构成长起来的。
正如最近的线下课反复强调,机构老板的创业,本质上是在一个时间段里享受收益或亏损。
所以,无论何时,都得记住来路是:持续稳定正向盈利;归路是:随时随地安全退出。
不管过去有没有看清来路和归路,但过去、现在、未来欠下的债,都会在时间段的最后节点上汹涌而来!
越早感知、明确和管控好风险,也就会越随心自如。
再有钱,每个月亏一万,一年就是 12 万。
算清楚账之后,你的很多想法都非常容易证伪,且焦虑会长期伴随。
未来没那么容易了,人口红利、经济红利、政策红利已然不再的时代,你剩下的那一点点可怜的教育情怀还是走多远?
说句不好听的话,很多人开机构,就是把自己的家庭财富拿出来做二次分配,越不甘心,分配出去的也越多。
逻辑、数据、概率是个好东西,但不是人人都能理解。大部分人,大部分情况下,只有:感觉、情绪、情怀和无止尽的“我认为”……
谈到逻辑、数据、概率,就必须提到精细化数据管理体系所解决的核心问题:让企业主科学的做出每一个决策,并快速调动团队落地。
教培机构的事情,实话说并不难!
而为什么很多机构亏得一塌糊涂,本质原因是在于企业主本身的决策依据缺失,或者碎片化。
再加上整个行业本身的投资、财务、经营和运营上的迷惑性,就更加导致企业主不知如何做出科学的决策。
精细化数据管理体系的思路是:基于商业的角度,梳理:投资、经营、运营和事情之间的关系,并串联起来,通过建模的形式,找出整个线条上的关键节点,并加以量化。
建模的过程,本质上是在重构企业主的投资和经营认知,量化的过程主要是建立体系化的判断依据。
做多少业绩,要多少利润,配几个人,配在什么位置?各自要完成多少指标?没有完成怎么扣除薪资……
机构经营和运营的一切,均可基于一定的规律和标准进行量化。以此解决长期困扰企业主的持续亏损问题。
同时,还需要揪出影响机构经营利润的各种隐性成本,加以杜绝;各种显性成本加以管控。
最终使得良性的,可持续盈利的经营模型成立。而后企业主做出的所有决策,依据全部是来自于模型上的逻辑和标准。
说白了,机构盈亏,都是企业主认知决定的。
你看到的是招生,那等于就是在往自己身上背负债;你看到的是教学,那就无异于自己花钱实现理想。
请注意:理想是有成本的;只有当你死死盯住真实经营利润的时候,你才会明白:你真的不知道机构该如何才能做出利润。
过往的认知里,你只知道:流水-成本=利润(为正数),但你不知道,这实际上就是无形中加杠杆。
只是只有当你想退出的时候,才会发现有一大堆的杠杆以未耗课时的形式存在。如果你还不重视ta,那无非是推高自己的负债率。仅此而已。
终局是什么?请一定要想清楚。
本质上,市面上90%以上的机构,跟资本和规模化都无缘。也就意味着,很多人开机构的初衷,只是为了改善生活,走着走着就无零头的膨胀了…… 回到基本点,能够长久存在并持续盈利的机构,必须符合:单店盈利模式!
尤其是近几年,回望那些倒掉的和还在的巨头机构,谁的底裤掉了,谁的底裤还在,不是一目了然吗?
收起那些不切实际的异想天开,把自己在经营的机构做到真正的正向盈利吧!然后再去考虑其他。
毕竟,我们都是在战场上!机构经营,本质上就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!
要么你的机构存活下来,要么竞争对手存活下来。这话一点没毛病!
蒙着眼睛,蒙着心在战场上,只能努力寄希望于对手能放你一马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