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 “知书在成长”,作者:知书在成长,纷传经授权发布。
01
输出困难,第一反应也是输入不够,这个确实是最根本。
巧妇也难为无米之炊嘛。在星球日更输出,
本就是一个倒逼我们去主动输入的过程。
从前是被动,现在是主动,从前只是停留在脑海中,
现在是用自己的方式自己的语言将它表达出来。
“感觉自己被掏空”,其实也并不是呢,
我们会有很多碎片知识、灵感,只是当时没有及时记录下来,等到去输出的时候发现。
从我以前不敢在朋友圈表达自己到
第一次写公众号、发朋友圈,中间也是隔了很久。
之前我也是一直处于观望的状态,觉得大家写得很好,
或者说是给自己找了借口,迟迟没有行动。
但是一旦开始了,我发现其实我更想坚持下去。
等我输出到一段时期,我也感觉自己被掏空了,没有什么可写。
输入确实是一方面,但是输入不单单只局限于看书、看文章。
我觉得还有一点是好奇心!
02
身边发生的事也都是输出的素材。
有时候我们习以为常的事情,
大家都想着是很正常的事情,没有什么好去思考的。
不管是什么事情,都会有背后的行为动机。
大家都这么说这么想,
但很少有人会去深究背后的原理动机。
有好奇心,有想了解的欲望,
就会想去查找资料,去了解这到底是为什么。
美国著名的心理学教授丹尼尔·卡尼曼
在《思考,快与慢》一书中提出,
人类大脑有两个系统:
系统1和系统2。其中系统1是快速、自动的直觉思维,
而系统2则是缓慢、理性的分析思维。
卡尼曼认为,系统1的运行方式就决定了我们对于第一次的印象或经验有着特殊的重视,因为这是人类大脑在进化过程中形成的本能反应。
所以当我们第一次开始尝试自己去写后,
你就会发现原来一切也没有那么难。
多去发现,而不只是把一件平常的事当成平常,
也不一定说要了解的有多么的深刻,
重点是去锻炼了自己的思考以及关联能力。
一开始输出的时候不必太过于追求输出干货,
今天发生了什么事带给我什么思考,
什么感受,之后怎么改进,都是很有价值的。
新手一开始就想着挑战大boss那确实容易让人感到气馁和焦虑,
所以找到自己的节奏和风格,输入不够,那就多输入。
再仔细想想,为什么会输入不够,
什么原因,是没有时间吗?
自己的时间安排好了吗?
看什么类型的书,
看书之后有自己的感受和体会吗,有记录吗?
还是只是走了一个浮于表面的过程。
03
这个观点“输入远大于输出,达到那种溢出来的状态,
输出才会比较轻松”说得很好,其他事情也是同理。
看到有的同学跑步很厉害和轻松,
我们看不到的是他每天早晚坚持锻炼,
这让他在体测或者是比赛时看起来很轻松,
自身的努力是必不可少的。
别人写的东西是好,
如果没有自己的输出,那也是别人的。
三四月做的事,七八月份自有答案。
所以,尽管去做吧!
本文由作者授权纷传发布,建圈子、做付费社群用纷传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