好文推荐
圈子
网址导航
登录/注册
{{info.is_collect==1?info.collect_num:'收藏'}}
{{info.is_zan==1?info.zan_num:'点赞'}}
{{info.is_pinglun==1?info.collect_num:'评论'}}
复制下面链接分享给好友吧~
{{shorturl}}
复制链接
分享
关于智能音箱,你知道的都是错的(一)
林学仕
公众号:来杯冷饮
{{info.update_time}}
阅读 {{info.hit_num}}
说智能音箱是人工智能技术的产物并不为过

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 “来杯冷饮”,作者:林学仕,纷传经授权发布。


互联网创业最流行的一句话就是:站在风口上,猪也能飞起来。


所以寻找风口,是大大小小的公司都不轻易放弃的事情。最近火热的智能音箱便是“人工智能”风口下的产物。


有趣的是,虽有美国亚马逊的echo出货量超过700万台的案例在前,但智能音箱这头“猪”在中国的起飞却磕磕碰碰,格外笨重。


现在,随着中国的智能音箱的产品越来越多,叮咚音箱、小雅AI音箱、天猫精灵X1、小米AI音箱等——风口,好像起风了?


对此,笔者有以下一些思考,让我们一步一步来分析。



01

智能音箱是人工智能吗?



智能音箱的核心是语音技术,而语音技术涉及到大数据分析、深度神经网络等,本身属于人工智能技术的一种。


所以说智能音箱是人工智能技术的产物并不为过。


但是,这也给了很多消费者误解,认为智能音箱就是人工智能。严谨地说,这个差别还是很大的。


如果大家有体验过任意一款智能音箱,可以发现它在语言的逻辑理解上存在着根本的缺陷。


这是因为整个语音交互背后的自然语言理解,依然是传统的关键词人工匹配为主。


所以,智能音箱目前只是语音合成、语音识别等人工智能技术综合应用的产品,但本身不是人工智能。



02

它的市场容量



对于为什么智能音箱在欧美大卖,在中国却一直火不起来的原因分析有很多。


但作者提供这么一个角度——智能音箱的市场容量,本身是音箱市场容量的一个延伸。


并且这个音箱市场,还得排除掉和电视匹配的家用客厅音箱。


为什么说智能音箱市场容量脱离不了音箱本身?


用户买智能音箱,可以大体分为2类。


本身有购买音箱需求,买一个具备语音助手的音箱是个不错的选择


本身对音箱需求不强烈,体验语音助手在购买决策中起到很大的作用。


对于第二类用户,数量其实是非常有限的。从用户画像上看,第二类用户对互联网关注度也高。


可是目前智能音箱比较糟糕的用户体验和不完整的生态,还不能触碰到他们的G点。


所以智能音箱的绝大部分销量,离不开本身对购买音箱有需求的消费者。


这从国外的echo用户交互数据上也可看出,播放音乐依然是占比最大的用户行为,像问天气、闲聊反倒是低频次的行为,用户基本尝尝鲜,没了新鲜感,这类行为频率就降到很低了。


微信截图_20230213133626.png

(echo用户使用习惯)


有趣的是,大部分中国人还是更喜欢佩戴耳机听音乐。


它的原因包括了中国人内敛的性格、较小的房屋居住面积等。


所以中国的智能音箱市场容量,是没办法和欧美相比的。



03

它是什么入口?



如果以电影《her》里的人工智能技术,语音助手可以是所有东西的“入口”。


但显然,今天我们要讨论的,是目前技术水平前提下,智能音箱究竟是什么的“入口”?


以目前发布的音箱分析,喜马拉雅FM的小雅AI音箱核心是音频内容、小米AI音箱的布局是物联网硬件生态、天猫精灵X1甚至在尝试把它用于购物平台入口。


大体可以发现,比较明显的入口是智能家居、音频内容,搜索、购物、服务、甚至社交等。


但作者认为,目前的值得关注的入口只有2个:智能家居和音频内容。在“百箱大战”中真正起到核心竞争力的,也只有这2个。


理由很简单,由于目前语音助手不像个“伴侣”,回答过于机械化,用户对它的沟通是不存在“耐心”这一说的。


所有产生的语音交互,必须简短、清楚。


而搜索、购物、服务、社交等功能,它们共同存在的问题是:


语音回答的篇幅过长


问题解决的步骤过多


这2个问题对用户体验是毁灭性的打击,没人可以让智能音箱的交互回答时间超过20秒钟。用户必然会通过手机、电脑替代。


所以短时间内,凡是出现这2个体验黑洞的入口,都不会有什么起色。


智能家居入口就避免了这2个问题,以目前的语音技术,可以对控制类交互做到非常好的体验效果,并且智能家居的交互反馈,是非常及时有效的。


音频内容入口方面,语音搜索具备不可或缺的优势,用户得到的音频,本身是结果,不是过程。


所以也就避免了这2个问题。(这和前面所说的搜索入口有所不同,因为播放的音频是独立的,不属于语音交互范畴)


此时,可能有人会质疑,语音助手在询问时间、天气等服务上的表现很不错,并不存在这两个问题。


这里做个解释:


询问时间、天气这些是基础服务,是没有入口属性的,作者这里指的“服务”是具备入口属性的服务平台,比如:滴滴打车。



04

智能音箱需要屏幕吗?



这个问题其实是上一个问题带来的。


由于语音助手本身接受信息和反馈信息的能力是受限的。


在目前的语音技术下,一旦智能音箱的布局超出了智能家居、音频内容2个入口,是必然要加屏幕的,否则用户体验上不去。


那为什么不加个屏幕呢?其实还是回到智能音箱本身,它有2个特点


体积小巧


不便携


这两个特点很有意思,因为只要把其中一个改成相反的,都可以成为加上屏幕很好的条件。但这2个特点在一起后,屏幕的效率就小得多了。


智能音箱最重要的功能特性是远场拾音,这能解放双手,让用户更加自由。


但智能音箱加上屏幕之后,用户对它的操作距离一下又回到了手机的操作距离,那么用户为什么不直接用手机呢?


所以,作者是不赞同在智能音箱上加屏幕的。


那怎么解决目前受限的用户体验呢?或者我们可以换个方向,屏幕需要加,但屏幕的载体不再是音箱本身——这或许有更多的想象力。



05

音箱是语音助手最好的载体吗?



echo的出现,让大家发现,音箱似乎是人工智能时代被选中的天之子,甚至不少人做出这样的结论:音箱是人工智能时代最合适的载体。


当然,说人工智能太泛。我们往小点说:音箱是语音助手最好的载体吗?


语音助手的交互方式是对人来说最自然的语音,这也决定了声音在交互过程起到的比重前所未有的提升。


由于音箱和播放声音有着极其紧密的关系,自然成为所有设备中的首选,从目前的状态来看,这种选择也是正确的。


但实际上,以音箱作为载体,最大的问题在于它和“生命”无关。


我一直坚信,语音助手最好的载体是要有“活着”的感觉,这种感觉甚至可以用“跳动的线条”来展示。


比如,一颗会凋谢、会绽开的机械花都会比音箱更适合作为语音助手的载体。


目前作者认为这方面做得最好的是“若琪”的外星人。


微信截图_20230213133636.png

(若琪·外星人)


所以选择音箱作为载体,是因为技术所限,是人类目前缺乏其他选择下的一个妥协。

#自媒体
#干货
评论 /{{info.pinglun_num}}
点击登陆后评论
发布
{{ reply.content }}
回复 删除
回复 {{ reply2.content }}
{{ reply2.create_time }} 回复 删除
更多推荐
{{item.title}}
{{item.update_time+'\u00A0'+item.hit_num+'阅读'}}
友情链接
人人都是产品经理 iconfont 135编辑器 考古加 新鲜码
公众号
作者群
关于
免责声明
Copyright 2016-2021 All Rights Reserved 杭州领帜科技有限公司 浙ICP备2020035253号-3