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“Gina吉娘娘”,作者: 蓝蒂蔻吉娘娘,纷传经授权发布。
01
引言
我想,最近几年,很多人可能会有这样一种强烈的感觉:自己好像越来越孤独了。
一个人旅游,一个人逛超市,一个人看电影,一个人吃火锅......
为什么呢?难道大家都是i人?还是大家都喜欢一个人?
都有,但最主要的原因可能是,被迫孤独。
为什么这么说?
最近看了一本书,三浦展的《孤独社会》,他在书中提出了一个观点:孤独,会成为很多人长期面对的慢性问题。孤独经济,则是在少子老龄化趋势下,消费者被迫接受的现实。
确实,目前的中国,正步入中度老龄化社会,加上新生儿数量创新低,以及个体意识的觉醒,让越来越多的人选择或不得不面对独自生活的状态。
所以,面向年轻人的孤独经济,正在成为一种新的消费趋势。
那么,孤独经济,是门什么生意?对于创业者来说,这背后又有哪些机会?
02
三亿人参与的“生意”是怎样的?
我常说,消费变迁可以带来商业机遇!
城市很大,也很空,想找到一个交心的人,其实很难!
工作生活节奏快、压力大、交际圈难以拓展等,
都让“孤独”成为大多数人的常态,也让“孤独经济”迅速成型。
据《中国人口和就业统计年鉴2023》,2024年底,中国单身人数很有可能突破3亿人。
据《新独居时代报告》,到 2030 年,我国独居人口数量预计将达到 1.5 亿至 2 亿人。2023年,“一人户”的占比约为 16.77%。
庞大的单身人口加上独居化趋势,就意味着有大量的衍生孤独经济市场!
孤独经济,简单来说就是:
有一些人,他们在日常生活中,更倾向于一个人完成所有事情,最好不要跟人有任何接触。
其实,针对这些人群所衍生出来的经济就是孤独经济。
而大城市,刚好提供了足够的“不用跟人打交道也能活得很好的”基础设施。
举两个例子,就像日本著名的一兰拉面,和近两年占据各大商场角落的迷你KTV一样。
日本的一兰拉面,即使没去过,也能频繁地在网上刷到,独立的“小单间”,满足了一个人吃饭想要的那种“互不打扰”的环境,不用跟人寒暄,也不怕被人看到,想怎么吃就怎么吃。
而迷你KTV,就像一个电话亭,一个小小的空间,最多容纳两个人,路过的人只能看到你的背影,隔音效果很好,跑调也不怕被人听见,不用在意表情管理,没有切歌、没有尬聊、没有麦霸,想怎么唱就怎么唱。
这两个就是很典型的孤独经济,专门服务独身群体。
看到这,可能会有人问,那我身边的独身群体,好像都不怎么消费呀?他们更多的是宅在家。
与其说独身群体不消费,不如说生意人没看到他们的真实需求,不懂得如何促使他们进行消费,从他们身上赚钱!
那么,怎么看到他们的需求,什么动作能够促使他们进行消费呢?
03
孤独经济下的新机会
孤独,是很多都市人的常态,也是影响他们消费行为的关键。
在现有的孤独经济下,从各产业的发展现状就已经能够窥探到,
“空巢青年”有消费观念开放,有钱有时间,又没有家庭方面的压力,使得他们十分愿意花钱取悦自己。
这意味着他们的消费行为,更倾向于“悦己”,也就是更加注重自我投资,以及能够提供情绪价值的商品!
所以,对于创业者,或者想要参与到孤独经济这个赛道的人来说,
需要注重“空巢青年”的个性化需求和情感体验,那才是新机会。
具体有哪些赛道可以参与,我们今天来探讨一下。
1、个性化需求赛道
单人旅行服务:为单人旅游者提供定制路线或者旅伴陪同(他们可以不要,但你不能没有),让他们更享受旅行的乐趣。
在线学习平台:可以提供各种技能和兴趣课程培训,既能帮助孤独者打发时间,又能学习到一些实用的技能,也可以让他们的生活更充实。
心理健康咨询:为有需要的人提供心理咨询服务,帮助他们缓解孤独感和心理压力。
单人娱乐产品:如单人游戏、单人影院、迷你ktv等,为独身群体提供娱乐和消遣服务。
2、情感体验赛道
在线社交:如线上交友平台、陪玩以及虚拟陪伴(可以是AI,也可以是真人)等,相当于他们出钱来买陪伴服务。
宠物行业:要问当代年轻人最舍得把钱花在哪?想必一定有“毛孩子”这个选项!
很多独身群体把“毛孩子”当成情感的寄托,给予了它们更多的关爱和陪伴,富养它们就等于变相地“把自己重新养一遍”。
所以,宠物行业也是一个进入孤独经济的切入点,所有和人有关的生意,在宠物行业都可以重新做一遍。
比如,宠物主题酒店、宠物摄影师、宠物营养师等,宠物食品、用品等,都可以做。
除了这些已经夺得先机的,孤独经济中,还有很多待开发、待挖掘的领域。
如何赋予孤独的人,不孤独的体验,才是未来孤独经济的新风口!
04
最后的话
孤独经济不应只强调孤独,而是要正视独居群体的现实需求,
研究孤独需要,才能创造更多价值!